印制电路板 (PCB) 检验及工序质量控制要求
印制电路板(PCB)的检验是 SMT 组装质量的基础保障,需从 PCB 本体、组装材料到各生产工序层层把关,通过明确的检验标准与实操要求规避质量风险。上海鉴龙在承接电子制造订单时,始终以标准化检验流程贯穿生产全链条,确保每环节符合 SMT 工艺设计要求。
PCB 本体检验首先需核查设计符合性:焊盘图形及尺寸需与元器件匹配,例如 0.65mm 间距 QFP 器件对应的焊盘宽度应为 0.3-0.35mm,间距≥0.5mm;阻焊膜需覆盖焊盘边缘外 0.1mm 以上,无气泡、起皱;丝网标识需清晰可辨,不得覆盖焊盘(如图 1:PCB 焊盘与丝网合格示意图所示,丝网与焊盘边缘间距≥0.2mm,导通孔偏离焊盘中心≥0.3mm)。外形尺寸用数显卡尺测量,偏差需≤±0.1mm,定位孔直径与图纸误差≤0.05mm,基准标志(铜箔材质)直径≥1mm 且无氧化。PCB 翘曲度检测采用平板贴合法,用塞尺测量缝隙:向上 / 凸面每 50mm 最大 0.2mm,整块最大 0.5mm;向下 / 凹面每 50mm 最大 0.2mm,整块最大 1.5mm,超差 PCB 需经压平处理后方可使用。此外需检查表面是否有油污、指纹或受潮迹象,受污染 PCB 用异丙醇擦拭清洁,受潮 PCB 需在 85℃、相对湿度≤10% 的烘箱中烘干 4 小时。
表面组装材料检验以源头管控为主,中小规模企业因检测条件限制,应优先选择通过 ISO9001 及 IATF16949 认证的供应商并定点采购。焊膏进货时需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鼓包、泄漏),标签标注的型号、锡铅比例(如 63Sn/37Pb)、生产日期及有效期(未开封冷藏 2-10℃保存 6 个月)是否符合要求;外观呈均匀灰色膏体,无分层、结块,搅拌后触变性良好(刮刀刮过 3 秒内恢复平整)。贴片胶需检查颜色(透明或乳白色)、无颗粒杂质,用搅拌棒挑起拉丝长度≤5cm 为合格。使用中焊膏需提前 4 小时回温,印刷后 2 小时内完成贴装;贴片胶点胶后需在 2 小时内固化,发现印刷性差、点胶拉丝过长等问题,应立即暂停使用并联系供应商处理。
印刷焊膏工序是质量风险核心环节,统计显示 70% 的 SMT 不良源于此工序,必须严格控制印刷精度与焊膏量。焊膏施加需满足:图形清晰无粘连,与焊盘错位普通器件≤0.2mm、窄间距(≤0.65mm)器件≤0.1mm;单位面积焊膏量普通器件 0.8mg/mm²(对应模板厚度 0.12mm、开口尺寸与焊盘一致),窄间距器件 0.5mg/mm²(模板厚度 0.1mm、开口比焊盘小 0.05mm);焊膏覆盖焊盘面积≥75%,无严重塌落。检验时普通间距器件采用目视(光照 400-600lux),窄间距器件用 2-5 倍放大镜或 3-20 倍显微镜检查,参照图 2:焊膏印刷合格与缺陷对比图 ——(a) 合格图形边缘整齐、完全覆盖焊盘;(b) 少印(覆盖面积<50%);(c) 桥接(相邻焊膏粘连);(d) 错位(偏移超标准),缺陷件需用酒精清洗后重新印刷。
贴装工序检验需在焊接前完成,可显著降低返工成本。自动贴装首件检验流程为:操作员按 BOM 表核对元器件型号、极性、规格→自检贴装位置→送 IPQC 复检→合格后贴首件标签方可批量生产。窄间距器件需全检,普通器件按 AQL1.0 抽样。贴装要求:元器件完好无损,焊端 / 引脚≥1/2 厚度浸入焊膏,焊膏挤出量普通器件≤0.2mm、窄间距≤0.1mm;位置偏差需符合器件类型(如图 3:不同器件贴装偏差允许范围示意图)—— 矩形元件宽度方向焊端 1/2 以上在焊盘,长度方向与焊盘交叠;SOT 器件引脚(含趾部、跟部)全部位于焊盘;QFP 器件引脚 3/4 宽度在焊盘,趾部可少量伸出但跟部必须在焊盘。检验可采用目视、放大镜或 AOI 设备(检测速度 150mm/s,分辨率 200dpi),参照 IPC-A-610 或 SJ/T10670-1995 标准,发现极性错误、偏移超差等问题需立即调整贴装参数或手工修正。
上海鉴龙是一家从事微组装产线技术的企业,生产有TR-50S 芯片引脚整形机,自动芯片引脚成型机,超景深数字显微镜,半钢电缆折弯成型机,焊接机器人,真空汽相回流焊等相关产品销售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生产能力和相关技术不断投入从而朝的改版组装半导体行业领先选择
根据《广告法》和工商部门指示,新广告法规定所有页面不得出现绝对性用词与功能性用词。我司已全力支持并执行新广告法,并开展全面排查修改。在此郑重说明,本网站所有的绝对性用词与功能性用词失效,不作为产品描述及公司介绍的依据。 若有修改遗漏,请联系反馈,我司将于第一时间修改,但我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极限用词为由提出的索赔、投诉等要求。所有访问本公司网页的人员均视为同意并接受本声明。谢谢!